close

  全國政協常委、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10月8日在《人民日報》上刊文指出,經常聽到有的地方領導幹部在講話、發言或作報告時說,“我的人口”多少、“我的GDP”多少、“我的財政收入”多少,所言“我的”意指他所在“某市的”、“某縣的”或“某鄉的”,似有一種“老子天下第一”之霸氣,讓聽者倍覺不爽。賴明先生認為,很多官員言必稱“我的”,表現出的是一種強烈的“個人所有”和“居功意識”,是一種“話語腐敗”。
  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讀者和網友的共鳴,可見文中所指現象帶有一定普遍性。賴明先生還說,有的領導幹部在介紹隨行人員時,也會說這是“我的宣傳部長”、“我的國土局長”等。就筆者所見,有些被領導幹部稱做“我的某某局長”的下級官員,聽到這樣的稱呼還很受用,覺得自己被領導當成自家人了。
  某些官員言必稱“我的”,很容易讓人想起一句古話: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濱莫非王臣。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年代,這顯然是有悖政治倫理的。也有人為“我的”辯護,認為官員在一個地方工作久了,對這個地方的人和事就會產生親切感、歸屬感,這是“主人翁精神”的體現,無可厚非。這樣的邏輯似是而非——官員對一個地方再有感情,也需明白自己的人民公僕身份,就好比一個管家整天在外面說這個家是“我的”,主人聽了當然會“倍覺不爽”。
  如果只是說說倒也罷了,怕就怕某些官員真的把一個城市、一方百姓當成“我的”。這樣的官員還真不是沒有。十八大以來落馬的官員中,有幾位是以大拆大建聞名的貪官,如南京“季挖挖”、四川“李拆城”等;今年8月落馬的安徽淮南市原市委書記方西屏,一聲令下就炸掉了一座在建的五星級酒店。在國內某些城市,但凡新的主官到任,即意味著新一輪大拆大建的開始。這樣的官員,顯然是把整個城市當成了“我的”,什麼山頂上挖湖、生態保護區建機場,只有他想不到的,沒有他不敢做的。
  賴明先生指出,官員言必稱“我的”,久而久之養成習慣,真的可能將國家的、人民的當成“我的”,因此對這股官場歪風必須有所遏制。他在文中提到,從前官場中流行“老闆”、“老大”等稱呼,表現出嚴重的“小團體主義”和“江湖習氣”,後來有的地方還專門發文重申“黨內應互稱同志”。出台相關規定對官員不良話語進行規範誠然有必要,但刻意規制或可致官員嘴上不說“我的”,未必能讓官員心中不想“我的”,行動上不做“我的”。
  官員言必稱“我的”,體現在思想上就是唯我獨尊,體現在行動上就是獨斷專行。而他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,是因為在其轄區之內,無論他怎麼做,都不會有人反對。換言之,這是慣出來的毛病,就像一個小孩子喜歡隨地大小便,家長從來不去制止,小孩子就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。要醫治這種毛病,從道理上說也很簡單——明確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,他胡作非為的時候,有人出面嚴加制止,並施以必要懲戒,他下次就不敢了。久而久之,他就不會覺得什麼都是“我的”。
  十八大以來,中央重拳反腐成效顯著,並輔之以八項規定、反“四風”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良藥,很多官員履職時已有“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,如臨深淵”之感,那種趾高氣揚、言必稱“我的”的官員已不多見。但要讓官員們從骨子裡祛除“我的”意識,樹立公僕意識,唯有從制度上加強對權力的制約,即習近平總書記所言“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”。
  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,將就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”進行研究並作出戰略部署,就官場治理而言,被認為是反腐從治標轉向治本的重要節點,預防和打擊腐敗的制度和規則有望得到進一步完善。而一旦依法反腐取得突破性進展,某些官員頭腦中的“我的”意識就再無存活空間,只能老老實實做一名人民公僕。對此,我們有理由寄予更多期待。
  文/儺送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官員言必稱“我的”是慣出來的毛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d31idtc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